2023长株潭一体化行动计划-凯发k8国际官网

导语 近日,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,计划详情见正文。

  一、行动目标

  加快构建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、协同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配套率;推动形成联环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,打通“大动脉”,畅通“微循环”;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共享,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逐步推动教育、医疗等领域优质资源延伸覆盖,推进政务服务政策协同、数据共享、业务通办;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,使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。

  到2025年,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.5万亿元,常住人口达到1750万,城镇化率达到80%。千亿产业集群总数突破15个,基本实现“一小时通勤圈”,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13%,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6.4%以上,湘江干流长株潭段水质稳定在ⅱ类,绿心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,形成全民覆盖、普惠共享、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。

  二、行动举措

  (一)实施产业创新协力协同行动

  1. 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。

  推动构建定位清晰、布局合理、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
  长沙,持续提升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,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;做大做强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,力争产值过两千亿元;加快推动先进储能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产业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,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音视频产业集群,积极布局人工智能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  株洲,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;发展壮大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家级产业集群,力争产值过千亿元;积极争取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、先进陶瓷等产业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,加快北斗应用、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、高分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。

  湘潭,推动精品钢材及新材料、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,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、能源装备、海洋装备、军工等特色产业。加快推动其他市州优势特色产业与长株潭产业联动发展。

  2. 促进产业配套协作。

  以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,引导构建梯次分布、链式配套、紧密协作的产业协同体系。

  提升长沙经开区、长沙高新区、株洲高新区、湘潭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,依托龙头企业、链主企业组建优势特色产业联盟,实施“强链补链延链”行动,增强产业带动力。

  支持宁乡高新区、醴陵经开区、湘潭天易经开区等园区提升对主导产业的配套能力,推广雨花经开区(韶山)智能制造产业园模式,共建一批“飞地”“托管”产业园。

  在长株潭周边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就近配套的特色专业园区。

  3.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。

  制定实施新一轮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。

  加快构建与优势特色产业相匹配的国家创新平台体系,重点推进“四大实验室”实体化运行,按节点完成“四个重大科学装置”建设。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,启动湖南大学科创港等首开项目。支持中车株机等创新龙头企业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,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
  到2025年,新增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以上;“4 4科创工程”集聚4000人以上科研团队,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00项以上。

  4. 构建产业协同推进机制。

  以“省统筹、市配合”的方式建立“八个一”推进机制:制定一本长株潭一体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;编制一张产业数字地图;出台一揽子功能性产业政策;组建一个园区联盟;建立统一的招商服务平台;组织开展统一的重大招商活动;打造一批产业共同品牌;启动实施优化长株潭一体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。

  (二)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

  5. 推进融城干道建设。

  重点打通城际干道的“梗阻”“断头”部分,到2025年,完成7条共50公里融城干道建设。

  建成长沙湘江大道—湘潭滨江路,提升湘江东岸滨江景观,缓解芙蓉大道交通压力;

  建成长沙新韶山路—湘潭昭山大道,打通湘潭至长沙汽车南站的快速通道;

  建成长沙红旗路南延段,打通株洲至长沙高铁南站快速通道;

  建成湘潭白云路东延线—长沙潇湘大道,依托暮坪湘江特大桥,打通湘潭九华与长沙南部融城片区的快速通道;

  建成湘潭昭云大道—株洲云峰大道,打通长株潭中心区域的东西向快速通道;

  建成株洲新马南路—湘潭云龙东路,增加株洲高新区和湘潭天易经开区的快速通道;

  建成长沙白庭路—湘潭银盖路,增加湘潭与湘江新区的快速通道。

  6.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。

  落实长株潭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,重点推进3条共177公里轨道交通建设。

  加快长株潭主城区快速轨道交通环线建设,开工建设长株城际铁路。加强主城区与周边城镇联动,开工建设长宁、长浏市域(郊)铁路。

  7. 完善高速公路网。

  加密长株潭高速公路网,重点推进6条共418公里高速公路建设。

  建设许广高速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公路,增加至岳阳的北向通道;

  建设浏阳至江背高速公路,增加至江西的东向通道;

  建设京港澳高速长沙广福至株洲王十万(朱亭)段扩容工程,畅通南北交通大动脉。

  争取开工建设浏阳沙市至宁乡(长沙北横高速)、株洲至韶山(长沙南横高速)、宁韶高速南延线项目,构建长株潭“日字型”高速公路大环线。

  8. 打造“零距离换乘”交通枢纽。

  高标准建设长沙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,打造民航、高铁、轨道、公交无缝衔接的门户枢纽。

  完善提升长沙南站、长沙西站、株洲西站、湘潭北站的换乘能力,打造高铁、轨道、公交无缝衔接的重要枢纽,重点推进长沙西站与长沙地铁2号线等顺畅换乘。

  强化城际铁路、地铁、汽车客运站等一般枢纽,加强与公交、停车系统接驳,重点推进城铁先锋站与长沙地铁1号线中信广场站无缝换乘,优化加密城际铁路站点公交车次。

  9. 提升水运体系航运能力。

  畅通“一主两支”水运通道,加快建设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、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三线船闸工程,争取开工建设涟水、渌水航道,打通湘中水路物流通道,实现湘赣两省水运连通。

  加快建设长沙港、株洲港、湘潭港,完成湘阴虞公港一期工程4个泊位建设,构建长株潭岳组合港。补足重点企业港口运力需求,推进湘潭宽厚板码头二期工程、株洲大唐华银煤电项目配套码头工程等项目。

  10. 构建高效联通物流网。

  以强基、补链、降本为目标,加快构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长株潭现代物流体系。

  做强国际物流通道和国家物流枢纽,协同推进国际客货一体航空通道、中欧班列(长沙)、湘粤非铁海联运(株洲)、江海联运(联动城陵矶)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(联动怀化)五大通道建设,以长沙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依托,联动建设陆港型、生产服务型、商贸服务型、空港型四类物流枢纽。

  补齐冷链物流和农村物流短板,依托长沙红星、云冷等农产品交易中心,共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。构建与产业、园区、重点企业相匹配的物流集疏运体系,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(长沙)和株洲、湘潭公铁水联运等货运系统,完善同城化配送网络体系。

  11.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。

  建成“宁电入湘”特高压工程。到2025年,电网供电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。

  加快公路沿线、居民小区、公共停车场等场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。建成5g基站5万座左右,实现5g网络城乡连续覆盖。推动5g在自动驾驶、超高清视频、海量物联网等场景的融合应用,打造5g示范城市群。

  (三)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

  12.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覆盖。

  优化高校布局结构,新设、升格一批高等学校,推动独立学院稳妥有序转设;组建高校联盟,推动高水平学科共建、同层次学分互认、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开放共用。

  支持长沙优质高中与株洲、湘潭省级示范性高中建立跨区域学校共同体,推动教学管理、课程教学、教师培养共享发展。建立长株潭校长和教师交流培训机制,支持退休名师开展教学和教师培训。

  13. 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。

  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,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。

  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,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、订单班等方式,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。

  加快推进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和九郎山职业教育科创城建设,协同开展员工培训、教师进修。

  14.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。

  创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医学中心,在融城中心共同打造医学科学高地和大健康产业区。

  推动省中医附一院岳麓院区、省中医附二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、省儿童医院西院区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,构建广覆盖、高水平的优质医疗一体化服务体系。

  组建长株潭医疗联合体,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基层医疗设施建设。全面开通医保个人账户异地消费凭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,逐步推进就医“一卡通”。

  15. 推进政务服务“跨市通办、一网通办”。推动更多高频事项“一网通办”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

  升级长株潭“跨域通办”网上和掌上专区,建设“湘易办”长株潭服务专区,实现100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“跨市通办”。

  推进就业、社保等领域常用证照电子化归集应用,实现200种以上电子证照(证明)互通互认。完善“跨域通办”线下窗口沟通协作机制,强化线下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服务能力。

  (四)实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行动

  16. 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

  实施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行动,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应急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机制,常态开展秋冬季pm_2.5、夏季臭氧监测和源解析工作。

  协同开展对工业企业、机动车、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整治,完成华菱湘钢超低排放改造,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。

  17. 持续抓好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。

  协同推进“长沙一江一湖六河”“株洲一江八港”“湘潭一江两水一库一渠”综合治理,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。

  持续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,协同推进第二水源及应急水源建设,基本完成浏阳河等美丽河湖建设。持续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污染区域整治,完成湘江干流长株潭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,加快推进株洲清水塘、湘潭竹埠港等区域遗留污染治理,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和绿心地区农村黑臭水体。

  18. 提升绿心生态价值。

  全面启动绿心增绿复绿补绿行动,提升绿心十字生态走廊绿色化水平。

  到2025年,增补林地1.5平方公里以上,补植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,完成林相改造20平方公里以上,完成45公里核心绿道建设。按规定程序优化调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。

  高标准建设绿心中央公园,加快建设长沙奥体中心公园、花卉园艺博览园、国际峰会中心以及神农百草园等项目。选取长沙兴马洲、株洲古桑洲、湘潭七星村等特色区块,探索生态修复、污染地块治理、生态兴村等新模式。

温馨提示:关注【长沙本地宝】微信公众号,聊天框回复【长株潭一体化】查看更多2023长株潭一体化三年发展计划行动目标、行动措施,在不同领域的建设目标等相关信息。

凯发k8国际官网-凯发k8官方旗舰厅
")); }

热点推荐

")); }

最新阅读

"));
")); }
"));
网站地图